導師
李惠貞|獨角獸計畫|創辦人
出版界資深工作者,《Shopping Design》前總編輯。
現為獨立工作者,經營「獨角獸計畫」、
「工作相談室」,並擔任台中大里菩薩寺企劃顧問、
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。
2023年與新型態住居品牌Alife合作,
企劃閱讀空間「a reader」,並於IC之音頻道推出Podcast節目「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」。
著有《成為自由人》、《給未來的讀者》,與女兒合著《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》、《和女兒一起旅行的
精選心事
From:BB
代表動物:熊
年齡:26~33
職業:公部門
投稿議題:人生規劃_未來的多重選擇、
生活平衡
我曾經也有過閃閃發亮的理想與眼睛,出了社會以後開始為現實奔波,沒辦法像從前隨心所欲,於是在嘗試兩三次不同類型的職涯以後,轉而投入進到公部門工作。
有時候也會羨慕那些勇於追求自己理想的朋友們,閃閃發光的樣子,可能自己的才華沒有想像地出眾,但沒有嘗試的話,沒有將那些內心想要的付諸實現的話,似乎什麼也無法獲得。公部門的工作也不如自己預想的朝九晚五,也經常需要割捨生活拿來加班,工作上無數的小細節與核對也讓我覺得沒有意義,正在思索自己是否該繼續投入,我能否接受下個十年過著一樣的生活?
導師回覆
BB你好,
不要有那麼多糾結,想做什麼就去做。做得不好,就想辦法改善。任何工作、環境,都有不同的挑戰、不同的壓力,不會有一個完美的地方。你在這裡無法解決的問題,在其他地方還是會遇到。那些你以為活得閃閃發亮的人,他們就沒有煩惱嗎?或是,有錢有地位的人,就能無憂無慮嗎?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,所以不必拿別人
跟自己比較。我們要面對的唯有自己的人生。
你的工作難題,要自己去探索根源。是能力的問題,就去充實能力。(現今有那麼多管道可以學習,比我年輕的人別跟我說不知道怎麼學啊^^)能力指的並不是「做得跟別人一樣好」,而是你如何發掘和發揮自己的潛力?重點是你自己這個生命,你想要充實的是什麼?如果是興趣的問題,問自己,你究竟對什麼感興趣?對於你感興趣的事物,你願意投入多少決心?如果還不知道興趣為何,那就邊做邊探索,任何工作機會都好好把握,思考你能為你的
工作帶來何種不一樣的可能性?
這些都是我們能自問的問題,願意面對問題,你就有了尋找答案的方向。
如果一份工作你覺得沒有意義,對自己、對他人都沒有幫助,那你為什麼還待在那裡?為什麼要把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物上?
然而,從另外的角度來說,什麼樣的工作才是你願意投入的工作?會不會換來換去,你都還是不開心?如果是這樣,問題究竟是什麼?
這些問題,都只有你能回答。你必須直面自己的內心,看到最底層,看到你恐懼、焦慮、害怕的根源。
唯有如此,你才會問「對的問題」,你所要尋找的答案,才會是一個對你真正有幫助的答案。
把生命當成一段旅行,而不要把它當成考場。當成旅行,它就是一件好玩的事,在旅行結束前,儘可能去看到最多風景,不虛此行。就連工作,也會是好玩的遊戲。「我好好做這一件事,能幫助到多少人!」這過程本身不就是超棒的回饋。
有想做的事就去做,還不知道要做什麼,就在現在的崗位上好好充實。不自由有不自由的限制,自由有自由要付出
的代價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好或不好,端看你的心態。
最糟的是心猿意馬。任何決定都是好的,做了選擇,就信任它,把它活成一個對的決定。
By 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
精選心事
From:悠子
代表動物:兔子、貓咪
年齡:26~33
職業:教
投稿議題:情感議題、
(不分類)想細細傾訴的話
想對木蘭說的話:謝謝這麼棒的活動~
朋友在兩年前因車禍離開這個世界,到現在還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。
而最近聽聞她的家人表示,判決結果已出來,肇事者只有一年兩個月的刑期,覺得世界好不公平。
朋友就要結婚、即將展開新生活,卻因對方的不小心,一切就這樣消失了......
內心依然深感憤恨不平,卻深知自己也無可奈何,不曉得該如何是好。
導師回覆
悠子好,
我先生病逝時,我也曾經無法釋懷。他是我所認識最正直的人,在我看來,他比這世上許多人更值得活下來,但為何死的是他呢?
遺憾的是,這些問題,我們永遠得不到答案。世界原本就不是依公平而創建。在我們親愛的人離世之前,世界就充斥著各種不公平。
有些不公平是我們無能為力的,譬如說人的出生,以及意外。然而也有些不公平是人為可以改善的。我們只能思考,哪些是人為可以改善的,我們是否能貢獻一己之力去消弭這些人為的不公平?
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比較積極,也比較能獲得心中的平靜。
但另一方面,我們終究也得面對那些無能為力的事,告訴自己,你已經盡力。
這世界的運行法則早在我們誕生之前就已經訂定了,不論你信不信神都會同意,關於生命本源的議題我們是無法追問的,死亡亦然。我們只能回應自身,面對各種處
境,我們要如何走下去?
雖然痛苦,但我認為摯愛的人離世,對我們是珍貴的課,一堂關於生命的課。如果我們沒有從這痛苦的事當中學到什麼、領悟到什麼,才是真的對不起逝去的人。
如果有你能做的事,就去做,任何小事都好。有所行動,通常能填補心中的空洞。如果沒有,試著把這件憾事轉變成你自身生命的新樞紐——從今天開始,你要活得更深刻。
如果朋友對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,試著回憶他的好,幫他把美好的部分活出來。這是你記住他的方式,
也是幫助其他人記住他和認識他的方式。更是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方式。
我也是這樣懷念我先生的。我常常會想起他最令我欽佩的那些特質,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會想,如果是他,他會怎麼做呢?他又會給我什麼建議呢?如此一來,我就會覺得我從來不是一個人,我有守護天使。
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終點。摯愛之人的離開,幫助我們去看到,這時間可以來得非常快和突然。人生中只要經歷一次這種巨變,你看待生命的方式就再也不同。
每個生命最終都會回歸大地,回到宇宙。傷心之餘,
希望我們都能更珍惜誕生的可貴,更敞開去體驗,好好享受還能呼吸、心還跳動的時刻。最終,如同朋友短暫地在你生命中留下美好的記憶,盼望我們也能成為他人的禮物。
By 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
精選心事
From:金盞花
代表動物:狐狸
年齡:42~49
職業:家管
投稿議題:家庭議題
步入中年,孩子接連進入青春期,另一半也開始他的中年期。
面對家裡都是男性的環境,越來越覺得家裡氣氛低迷,堅硬難以突破的溝通,摩擦碰撞爭權越來越多,感受上則越來越低落。
過往盡心盡力投注在育兒生活裡,雖然辛苦但也擁有許多快樂回憶。
孩子也開始有他們的課題,個性的展現,加上課業生活的壓迫,越來越不知所措。
尤其當孩子先前罹患憂鬱症,目前雖進入病況好轉的穩
定期,但仍不自覺有疙瘩跟隱憂,關於孩子們成長需要的自由,信任跟規範界線,也漸漸不知如何拿捏尺度,對自己沒了信心。
跟另一半之間也沒有多餘心力去好好感受彼此,做多少努力改變自己,都覺得潛在存留著一絲悲傷跟害怕。
看了很多書也漸漸學習放手,但有時不知道該如何安頓自己,該如何繼續好好扮演人生裡背負的多重角色。想必這樣的環境,孩子也是混亂無所依,但也真的覺得每日每日的努力很是疲憊。
導師回覆
金盞花妳好,
身為比妳資深一點點的母親,我明白女性在家庭中的多元角色及辛勞。然而愈年長、看到愈多人的故事,我愈相信,不論任何年紀,一個人最重要的認知是—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我們可以為我們重視的人付出關心及愛心,但是,他的生命成長,唯有自己能實踐。同樣地,我們自己的人
生,也無法寄託於任何外在的人事物。我們的幸福與否,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,而不是另一半或孩子身上。
妳可以為自己安排一個獨處的時間,甚至一趟一個人的旅行,完全與自己相處,試著思考,妳的生命當中,是否曾經有很想追求的目標?或是,有沒有很想嘗試或學習的事物?
我們都已來到中年,如果人生是一趟旅程,我們已用掉一半的時間,在下車之前,還有哪些想體驗的經歷、想看的風景?想像自己就這樣走到最後,在那一刻,我們是否能笑著闔眼?如果不能,是因為有哪些遺憾?有什
麼想完成的事?既然我們還有一半的時間,為何要等到最後,何不現在就去實現?
妳可能會立刻想到諸多「不容易」,對此,我仍認為妳是唯一可以給自己答案的人。因為人生是自己的,到頭來,沒有其他人會為我們的人生負責,我們也不該把責任推給別人。如同先生及孩子都要為他們自己的人生負責,妳我也是。
每個生命最終都會回歸大地,回到宇宙。傷心之餘,希望妳可能會擔心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,沒有先以家人為優先,這樣是不是「很不負責任」?其實我覺得相反。
試想,如果我們有一個不快樂、成天擔憂、沒有自己人生目標的母親,即便她很愛我,妳會覺得輕鬆還是負擔?我們一定寧可她先把自己照顧好,她活得健康快樂,我才有追尋自己人生的自由,不是嗎?
情緒是會感染的,更不用說,身為家庭重心的母親,會如何影響整個家庭的氣氛。如果妳能夠快樂,其他家人也會快樂。所以妳首先要處理的,不是先生和孩子的情緒,而是妳自己的身心夠不夠喜悅平靜。妳會發現,如果妳能喜悅平靜,自然會吸引他人靠近,孩子會嚮往成為妳這樣的大人。為自己負責,意謂著我們都要對彼此信任。
妳要相信先生和孩子,他們才會自己長出能力,而不是把問題丟給別人。這代表,妳存在的價值,不是來自於他們對妳的依賴。如果妳依賴著別人對妳的依賴,那麼首要改變的還是自己。妳要先做出示範——我們彼此扶持,但是每個人都要學著為自己人生負責,如此,我們才都能自由,使自己的生命綻放。能讓彼此自由,才是真愛。
任何困境都是新的起點。
衷心祝福妳。
By 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
精選心事
From:Ading
代表動物:兔子
年齡:26~33
職業:飯店櫃檯
投稿議題:生活平衡
最近異常覺得孤獨,覺得是不是以往一個靜靜的看書,找答案的時間也常被手機社群填滿,朋友們又多有各自的工作不好約聚會,可能訴說彼此的時間更少,而認生的我也比較少去有新朋友的環境,所以少了新的遇見火花,想詢問對於高敏內向者,又講求對話的同頻,遇到很孤獨時可以怎麼調適心情呢?
導師回覆
Ading好,
我也是內向的人,從小,比起跟其他小朋友玩遊戲,我更喜歡一個人坐在書桌前剪剪貼貼寫字,或聽音樂幻想。現在也是,若非必要,我儘可能不出席需要社交的場所。
對這樣的我來說,最棒的事就是閱讀與寫作。閱讀使我可以享受獨處,又不至於封閉。我可以在一個自在的處境中向世界眺望。
你說看書的時間被手機社群填滿,卻又感覺孤獨。我很好奇,如果Ading認為目前使用時間的方式並不能讓自己感覺充盈,那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為什麼要任由時間「被手機社群填滿」?
其實我認為,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提問都有答案,只是願不願意下決心面對而已。
你曾經是能靜靜看書的人,只要再把這個習慣拾回即可。在閱讀的世界中,你不會孤單。你在人生中遭遇的任何挫敗,你都不是古今中外第一個遇到的人,永遠都有前行者的經驗供你參考,給你撫慰和提點。更不用說,閱讀也能
帶來單純的愉悅和享受。
如果你想要抒發心情,可以試著寫作。不是為了成為作家而寫,而是為自己而寫。你會發現,寫作時,有些自己不明白的心情都會被梳理,抒發之後,你會更了解自己及目前的處境,心情應該會好非常多。
如果你渴望對話,試著在現實世界中交一兩位好友。社交媒體上的「朋友」很難成為為彼此挺身而出、陪伴和傾聽的對象,而這正是真正的朋友的標識。我們渴望擁有什麼,得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。如果你是真心誠意且值得信賴的,一定會吸引相類似的人靠近。
如果你已有這樣的朋友,為什麼要任由彼此疏遠?
「沒有時間」都是藉口,你認為重要的事,一定會為它排出時間。有時候,我們得先邁出步伐,當那個主動的人。和朋友相聚、讀書,都應該在人生順序中列為優先,尤其對我們這類內向型的人來說。我們不渴望眾多泛泛之交,對我們來說,要付出時間相處的,一定是我們真心認為非常重要的。釐清對自己生命真正重要的事,然後下定決心執行。這是我能給的最好的建議。
祝福你。
By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
精選心事
From:HANABI
代表動物:貓咪
年齡:26~33
職業:會計
投稿議題:人生規劃_未來的多重選擇、
情感議題
漸漸地進入世俗眼光的適婚年齡,不想被年紀綁架的我,隨著身邊的朋友紛紛邁入婚姻,不知不覺中又漸漸的被自己捆住。
而我是一個嚮往婚姻,也想要有孩子的人。曾經有段感情,前男友和他的家人都對我視如己出,我的家人也都很喜歡這個對象,甚至常常會在日常中討論未來的生活以及藍圖。但當我得知他年底要準備求婚的消息時,腦海中不是粉紅泡泡,取而代之的是焦慮襲捲而來。
於是我開始懷疑是不是眼前的對象不對,所以才會恐婚,於是開始雞蛋裡挑骨頭,嫌棄他不夠完美,
導師回覆
HANABI好,
我自己有個25歲的女兒,我很早就跟她說,她要不要結婚、要不要生孩子,我都沒意見,都支持。
一定要結婚生子,這是上個世代的觀念。現代社會已無傳宗接代的必要性。妳唯一要思考的,是妳自己的意願,妳這個珍貴的生命——妳希望這一生能體驗什麼?妳希望如何活?
我想反問HANABI,為什麼一定要結婚?害怕孤單嗎?如果是後者,妳應該已經知道,有很多人在關係中更感孤單。因為安全感嗎?那麼妳恐懼的是什麼?妳想從婚姻中得到什麼?如果思考後,妳並不認為人一定要結婚,那麼恐不恐婚又如何能困擾妳?
妳先預設女人一定要結婚,有個非如此不可的。如果妳的態度開放,才有可能進到下一個階段,彼此開誠佈公討論是否要走入婚姻。它是開放題,不是是非題,沒有標準答案。至於婚姻是否代表犧牲——這又是一個假設題。什麼是犧牲呢?心甘情願的事就不是犧牲,並非心甘情願的,
應該要有空間討論。如果另一半不是個能討論的人,他和妳一樣,對婚姻中的兩方有刻板印象及預期,妳又為何要與他結婚?如果是妳自己有這樣的心態,妳也不適合走入婚姻。為什麼要先以「犧牲」的心態來嚇自己,然後朝這方向去演出?
我不會說當妻子或母親是種犧牲。就算我不是妻子或母親,也仍有責任要負。如果所有連結、責任,我都把它看成交易,擔心自己「吃虧」(「犧牲」的另一種說法),那麼恐怕我也感受不到太多幸福。
人與人的相遇、情感的交會,並不是一場交易。
它是無法秤斤論兩的,因此也無所謂犧牲。這一生遇到的人都是緣分,我們能彼此分享生命的喜悅,就是一件美好的事,即便不能走到最後,也沒有人吃虧。這跟結不結婚沒有關係。
我很喜歡的智者薩古魯說過,如果一個人帶著需求去靠近另一個人——不論是生理上、經濟上、社會地位上的需求⋯⋯——那麼他就是一個乞丐,而乞丐是沒有選擇權的。
不要帶著任何需求去渴求婚姻或愛情,不要把兩人的關係降格為一種交易。妳本來就是完整的,不需要另一個人使
貞
妳完整。妳使自己的存在變得美好,所有人都會想跟妳靠近。至於要不要結婚,到那時,它一定是一個「都好」、「都可以」的答案。
祝福妳。
By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
精選心事
From:涵涵
代表動物:倉鼠
年齡:26~33
職業:教育工作者
投稿議題:探索自我
親愛的導師
很開心有這個機會,謝謝你願意聽我說說話~
一直以來,我都時常會感受到胸悶、緊張、焦慮,擔心別人對我的看法、擔心事情進展不順利,最近推拿師、中醫師和伴侶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我的核心/中軸/內在太緊了,我也知道要放鬆,但放鬆,多麼抽象又虛幻的一個詞啊,看似我有一個明確而又具針對性的解方,但我卻從中感受到無力和不知所措,我好像,不知道該怎麼放鬆...
卻又因此而再度充滿焦急,盼望著自己能快快進步、快快脫離又病又累的現狀,但下一秒,又責怪起自己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不夠愛自己、不夠給自己耐心和陪伴?
我也觀察到,從小到大的我,遇到問題或是想學習一件是,下意識地總是會向外求,我會看大量的書、影片、或是找別人諮詢,然後逐漸感受到,我累積了萬千知識,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,我指責自己是個沒有行動力、沒能實踐道理的人,但我好像又隱隱約約知道,是因為讀了太多道理,每個都有道理,卻在腦中亂成一團,不知道該聽誰的,所以每種嘗試好像都三分鐘熱度
寫到這裡,突然發現,我,好像弄丟自己了?
你能幫我一起,把我找回來嗎?
導師回覆
涵涵好,
我覺得,人的諸多問題,有時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太大。不妨換個方向,去看這個世界,而不要一直看自己,挑自己毛病,或同情自己。
如果我們能多花些心力去探索世界,這個世界的廣大與奧妙,會分散一些關注在自己苦惱上的時間。
我並不是說個人的苦惱不重要或是不存在,但你會發現,
對一件事情的看法,很大程度取決於視角。同一種處境,每個人的解讀不同,回應方式也不一樣。因此,所謂的苦惱,並非一成不變的事實。
一昧要我們放鬆、放下,確實於事無補。要解決問題,得去正視根源。要消除恐懼,得先知道恐懼的源頭,從根本下手。催眠或洗腦只是逃避,下一次相同的處境,依然會把你擊潰。
你心中的不安來自何處?是自信問題?實力問題?思考能力的問題?還是決心的問題?真正的答案只有你能給出。你必須要向下挖深,去正視自己(或許不願面對)的答
案。然後是視角的問題,從自己、從他人、從世界整體角度來看同一件事,你會得到不同的觀點。
我自己認為閱讀最大的好處就是提供視角和觀點。知道了原來事情可以這麼看、可以這樣思考,原先糾結我的東西頓時就會鬆解。
你說讀了很多東西卻不知道要聽誰的。我想跟你分享,我從不覺得有任何一本書或一個人可以給我們定論,我也不認為我們該盡信一本書或一個人。書,或任何資訊,應該是來幫助我們思考的。因為每個人個性、際遇不同,不會有人人皆同的答案。
你必須動用自己的思考,你讀過的東西才會變成你的。
任何人說的話,你要自己去思考、探索、應用,然後得出自己的解答。
唯有如此,你才會增長智慧,並且變得強壯。
你會緊繃,或許是因為害怕犯錯或跌倒。(是嗎?)在你心裡,或許對很多事都期望有正確解答,渴求有人能給你答案,因為那最簡單。因此你能自主去走的路非常狹窄,看不到可能性。
這其實非常矛盾,渴望安全感,卻活得最不自在。相反地,勇於為自己人生負責,不要害怕跌倒或失敗,
反而會變得輕鬆。
人生說長其實並不很長,事實上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會活多久。如果把人生想像成一段旅程,你認為最棒的旅行是什麼樣?肯定不是每天擔心東擔心西,什麼也沒看到。就是因為不知道前方有什麼風景,我們才會開啟這段旅程不是嗎?如果只想看已知(確定)的東西,何必啟程(誕生)?
如果你以好奇心帶領自己前進,而非懷抱著恐懼前進,我相信你的緊繃會減少很多。
張開眼睛去探索世界,對未知好奇。在旅程結束那一刻
確定自己活得深刻且沒有遺憾。
祝福你。
By木蘭解憂導師 李惠貞